Media Richness Scale媒介丰富度量表(Vickery等,2004)

来自OBHRM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简介

Daft和Lengel(1984年,1986年)创造了“媒介丰富度”(Media Richness)一词,代表了传播媒体处理“丰富”信息的能力。研究者认为,传播媒介(例如面对面,电话,信件)决定了信息处理的丰富程度,而媒介丰富度有深远的影响,包括潜在的“影响组织的终极成功”。媒介丰富度能够使复杂信息得以快速传达,防止由于信息无法被识别或解决方法的差异而导致的冲突,增加有效沟通和关联的可能性。Vickery et al(2004)通过将面对面、电话和电子媒体建模为一个结构,并测试其绩效影响,来研究媒介丰富度。

信度与效度

Vickery et al(2004)在第三方物流(the Third-Party Logistics,3PL)行业中展开调查,研究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客户关系,目的是检验B2B背景而非消费者环境中的媒介丰富性与绩效的联系。研究选择美国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最终确定了66家企业,联系了每个公司的高管(CEO或总裁,共计66人),最终35人参加了调查(占53%)。要求每个高管列出所在公司的最多八个主要客户,如果列不出来,就使用阿姆斯特朗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指南(Armstrong’s Guide to Third Party Logistics Services Providers,1999)来为其选出至少两个客户。最后这些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了99个客户,另外有30个客户来自于阿姆斯特朗公司的目录中,总共构成了129个客户的名单。向这129个客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问卷,得到113个回复(89%)。客户公司的目标受访者是与第三方物流最紧密合作的人。 作者通过现有文献以及由两名第三方物流公司的CEO、两名资深物流研究人员(来自研究团队外部)组成的小组,还有一家主要咨询公司的总裁,开发了问卷调查表。小组预先测试并验证了该调查工具。要求每位受访者通过与描述性陈述达成一致的程度来“评估您对于(提供者的名称)的感受”。其中,媒体丰富度用三个项目(Cronbach alpha = 0.863)进行测量:视觉(面对面)和音频(电话)源于Daft和Lengel(1984)的研究,并增加了电子通信模式(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因子分析表明,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在0.80以上。

量表

The respondents could answer n.a., which was defined on the questionnaire to mean that the described item was not experienced during the service relationship.
∗1 = strongly disagree, 7 = strongly agree 。
1.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uses visual (in person) modes of communication.
2.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uses audio (telephone) modes of communication.
3.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uses electronic (e-mail, EDI) modes of communication.


计分方法

媒介丰富度量表包括三道问项: 视觉(面对面)、音频(电话)、电子通信模式(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可以计算量表总分或平均分。

量表出处

Vickery, S. K., Droge, C., Stank, T. P., Goldsby, T. J., & Markland, R. E. (2004). The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media richness in a business-to-business service environment: Direct versus indirect effects. Management Science, 50, 1106–1119.

参考文献

Daft, R. L., R. H. Lengel. (1984). Information richness: A new approach to managerial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al design.Res. Organ. Behavior 6 191–233.
Daft, R. L., R. H. Lengel. (1986).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media richness and structural design. Management Sci.32(5) 554–571.

友情提醒

为方便学术研究,根据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整理而成,供学者在学术研究中使用, 商业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为了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 请根据量表出处规范引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