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Efficacy Scale 自我效能量表

来自OBHRM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简介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个人相信他们具有通过自己的行动使事情发生的能力。可以从创新自我效能、说服自我效能、应变自我效能三个方面衡量一个人的自我效能。

Thomas W. H. Ng和Lorenzo Lucianetti对80家意大利的组织进行了基于八个月三个时间点的研究。时间1是联系在作者的个人网络中60个组织的管理者,并邀请他们向他们的员工分发调查。四个月后(时间点2),发送调查给完成第一次调查的受访者。在第一次数据收集(时间点3)后的八个月,发送第三个调查给完成第二次调查的受访者。在时间1,邀请了350名员工参加,其中303人同意并完成了调查(回复率为87%)。 然后,我们向所有303名员工发送第二次调查。 然而,在这期间改变过组织的人最终被排除在进一步受调查的范围内,因为他们会在调查回应中使用不同的雇主作为参考。 在这些排除后,我们在第二次收到了281个可用的调查,回应率为93%。 最后,第三次,我们将调查发送给参与过两次调查的281名受访者,并再次采用上述排除标准。 我们收到了267项可用的调查,在时间3的回应率为95%。

信度与效度

各因素在各时间点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6-0.81之间。

量表

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和体会,用下面13项描述对您的自身情况进行评价和判断,并在最符合的数字上划○。评价和判断的标准如下: 1 非常不同意 2 不同意 3 有点不同意 4 不太确定 5 有点同意 6 同意 7 非常同意

1 I have confidence in my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creatively.
2 I feel that I am good at generating novel ideas.
3 I have a knack for further developing ideas of others.
4 I am always successful at persuading others to take my suggestions.
5 I feel confident when I defend an opinion at work.
6 When I have to do the talking at work, I always feel enthusiastic.
7 I do not feel nervous when I have to give instructions to other colleagues.
8 I have excellent persuasion skills and tactics.
9 Wherever an organizational change takes place, I’m sure I can handle it.
10 I think I cope with change better than most of those with whom I work.
11 When dramatic changes happen in this organization, I feel I can handle them with ease.
12 I have little doubt I can perform well following an organizational change.
13 I believe I will perform well in my job situation following an organizational change.


下载WORD版问卷:文件:Ses.doc

计分方法

自我效能量表包括创新自我效能、说服自我效能、应变自我效能三个分量表,可以计算每个分量表所包括题目的总分或平均分。每个分量表包括的题目如下:

1. 创新自我效能:个体对于所从事的特定任务是否具有产生创新行为的能力与信心的评价。总共3道题,具体包括第1、2、3题。

2. 说服自我效能:个体对于所从事的特定任务是否具有说服他人的能力与信心的评价。总共5道题,具体包括第4、5、6、7、8题。

3. 应变自我效能:个体对于应对工作中的变化的感知能力。总共包括5题,具体包括9、10、11、12、13题。

量表出处

Ng, T. W. H., & Lucianetti, L. (2015). Within-individual increases in innovative behavior and creative, persuasion, and change self-efficacy over time: a social–cognitive theor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 101(1), Jan 2016, 14-34.

友情提醒

为方便学术研究,根据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整理而成,供学者在学术研究中使用, 商业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为了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 请根据量表出处规范引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