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undary-spanning Search 跨界搜寻

来自OBHRM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简介

由于搜寻策略与目标不同,跨界搜寻也存在差异化的测量方式。部分学者倾向于客观指标,例如,Katila(2002)采用专利数量、专利引用来表征跨行业边界的搜寻行为,而Laursen(2012)则采用外部知识源的广度与深度来衡量跨界搜寻,而Sidhu等(2007)将搜寻边界分为供给、需求和空间三个维度,并采用“区域运营熟悉程度”、“关注行业技术发展”等题项表征跨界搜寻,量表测量克服了客观数据的局限性,能够更准确、更直接地刻画搜寻行为。因此,肖丁丁和朱桂龙基于中国企业创新能力调查现状,对搜寻维度与内容做了情景化修正,分别采用“公司经常与学研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等九个题项、以及“创新联盟成员大多面临共性技术难题”等八个题项来刻画基于组织-技术边界的跨界搜寻。

信度与效度

本研究以前期典型案例访谈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在调查区域、行业类别、企业资质、填写人等方面设定了如下筛选标准:首先,样本企业应来自于协同创新基础良好、科技与经济融合程度较高的地区;其次,样本企业至少正常运营三年以上,并且属于具备一定研发资质的制造行业;最后,问卷需由熟悉企业运营情况,具备至少三年研发或管理经验的人员填写。基于上述准则,本文将山东、浙江和广东作为备选区域,考虑到回收时间、应答率等影响因素,采用政府科技部门代发、电子邮件、合作者代发与现场发放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发放问卷1934份,回收432份,其中有效问卷338份,有效回收率为17.48%。在本研究中,值为0.863。

量表

1. 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
2. 与政府交流产业政策
3. 向研究机构咨询技术趋势
4. 关注技术标准、专利信息
5. 及时跟踪供应商信息
6. 关注竞争者战略变化
7. 吸纳行业协会/商会信息
8. 采用咨询公司提供的信息
9. 参加设计或产品交流会
10. 通过公共平台了解共性技术发展
11. 参与政府发起的共性技术攻关项目
12. 联盟内成员面临共性技术难题
13. 参加企业发起的共性技术研发计划
14. 合作创新目标为工艺流程改进
15. 技术中心以产品检测、改良为主
16. 营销与研发部门及时沟通产品信息
17. 工程师改良产品能力突出

下载WORD版问卷:文件:BSS.docx

计分方法

计算1-17题的平均值。

量表出处

肖丁丁, 朱桂龙. (2017). 跨界搜寻、双元能力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新能力结构视角. 经济管理, 39(3)

友情提醒

为方便学术研究,根据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整理而成,供学者在学术研究中使用, 商业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为了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 请根据量表出处规范引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