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2018年第3期目录

来自OBHRM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2018年第3期目录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栏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演进与创新 作者:王一鸣(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条件与动力机制研究 作者:周 密 朱俊丰 郭佳宏(11) 中国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 作者:史新杰 等(27)



宏观经济 栏目

城市级别、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错配 作者:江 艇 孙鲲鹏 聂辉华(38)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周期波动——基于劳动力市场视角的分析与检验 作者:赵旭杰 郭庆旺(51)



金融与财政 栏目

特质风险与公司投资行为选择:基于变量间非线性关系的视角 作者:郦金梁 等(68) 数字经济下全球投资的新趋势与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战略 作者:詹晓宁 欧阳永福(78)



农村经济 栏目

如何有针对性地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 作者:冀县卿 钱忠好(87) 2016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17省份调查结果及政策建议 作者:叶剑平 等(98)



工商管理理论 栏目

独立董事人选、履职效率与津贴决定 作者:许 楠 刘 浩 蔡伟成(109) 企业风格与政府环境匹配:基于异地并购的证据 作者:肖土盛 李 丹 袁 淳(124)



上市公司 栏目

劳动保护能促进企业高学历员工的创新吗? 作者:王 珏 祝继高(139) 财务总监地位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 作者:蒋德权 姚振晔 陈冬华(153)



理论述评 栏目

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建设与利用:国际视野和中国经验 作者:焦 豪 赖德胜(167)

2018年第3期摘要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栏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演进与创新 作者:王一鸣(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宏观经济政策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本文以此为线索,追索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宏观政策的演进过程,并探讨在新的发展阶段创新和完善宏观政策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发展新常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单位:王一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条件与动力机制研究 作者:周 密 朱俊丰 郭佳宏(11) 摘要:本文以多部门熊彼特模型和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纳入“经济增长导向、需求结构内生、异质性劳动分类”三大假设,综合运用1993~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论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应简单仿效西方的特征事实,陷入市场与政府之争;而应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系统认识“在不同结构的实施条件下,后发赶超国家供给侧的主导性动力机制发生结构性演变”的内在机理。其中技术结构和需求结构是推动供给侧阶段演变的两个基本实施条件,劳动则是中国供给侧实现增长的根本动力。当经济增长处于索洛区域,技术结构远离技术前沿面且需求结构以基本需求为主,供给侧的经济增长以生产性劳动为主导性动力机制;当经济增长处于罗默区域,技术结构远离技术前沿面且需求结构以非基本需求为主,供给侧的经济增长以研发性劳动为主导性动力机制;当经济增长处于熊彼特区域,技术结构离技术前沿面较近且需求结构以非基本需求为主,供给侧的经济增长以认知性劳动为主导性动力机制。当前中国供给侧的结构特点正从罗默区域转向熊彼特区域,因此,发挥以企业家群体为主的认知性劳动引领作用将是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切入点。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施条件 动力机制 熊彼特模型 (作者单位:周密、郭佳宏,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朱俊丰,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 作者:史新杰 卫龙宝 方师乐 高叙文(27) 摘要:本文使用CGSS2013年的数据,研究目前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机会不平等造成的,而个人的努力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消解这种不平等。运用参数估计法和方差分解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中国的机会不平等相对系数高达35.7%。年轻个体面临的机会不平等小于年老个体,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2)父亲的背景(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高达9.9%,出生地和户口是单个贡献最大的两个环境变量,分别为9.0%和7.6%,其他环境变量也有较大贡献度;(3)在Roemer和Barry两种情境下,劳动力外流和自身受教育两个努力变量对收入不平等分别贡献了24.4%和31.7%。环境不仅直接影响收入,还可以通过影响努力间接影响收入(7.3%)。 关键词:收入不平等 环境 努力 机会不平等 参数法 (作者单位:史新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卫龙宝,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方师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高叙文,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宏观经济 栏目



城市级别、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错配 作者:江 艇 孙鲲鹏 聂辉华(38) 摘要:本文从城市行政级别这一全新视角重新解释了城市的生产率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发现,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其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水平也越高,但城市级别对TFP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和外资及港澳台企业,高级别城市民营企业的TFP反而更低;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制造业企业的资源错配程度越严重,并且这一效应集中体现在国有企业和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城市级别对民营企业的资源配置反而具有改善作用。城市级别发挥作用的渠道包括高级别城市的企业政府补贴更多、人才优势更大、融资便利更多、地方税负更小,其中前3个渠道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地方税负主要体现在外资及港澳台企业。本文的研究推进了对城市生产效率的理解,并且从更一般的意义上揭示了行政手段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意义。 关键词:城市行政级别 生产率 资源错配 (作者单位:江艇、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孙鲲鹏,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周期波动——基于劳动力市场视角的分析与检验 作者:赵旭杰 郭庆旺(51) 摘要:本文旨在从劳动力市场视角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机理。首先,通过动态因子模型从各省份城镇单位人均工资变动和就业人数变动中提取全国经济周期波动,同时捕捉省份城镇单位人均工资变动、就业人数变动与全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动程度,揭示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的两条路径。然后,运用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三次产业以及第二产业分行业通过上述两条影响路径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对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为模糊,第二、第三产业在两条影响路径上对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加剧作用,而制造业是第二产业经济周期波动效应的主要来源。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当前如何在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缓解经济周期波动下行压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动 经济周期波动 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 (作者单位:赵旭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郭庆旺,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



金融与财政 栏目



特质风险与公司投资行为选择:基于变量间非线性关系的视角 作者:郦金梁 何诚颖 陈伟 陈锐(68) 摘要:现有文献在探讨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时,大多基于线性相关性的假设,考察单一因素对企业投资率的定性影响。本文建立统一的理论框架,重点研究企业投资行为与特质风险的关系,分析相关变量对企业投资率的影响幅度与特质风险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特质风险与企业投资行为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表现为特质风险抑制投资,该抑制作用随特质风险、管理层持股比例递增,而随投入产出率、融资约束递减。间接影响表现为投入产出率促进投资,融资约束抑制投资,而特质风险的增加会减弱两者对投资的影响。本文不仅为理解我国不同企业投资行为的差别提供了微观证据,还拓展并丰富了风险环境下传统因素影响投资决策的理论,对中国今后经济改革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投资率 特质风险 投入产出率 融资约束 (作者单位:郦金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清华大学产业创新金融研究院;何诚颖,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信证券博士后工作站;陈伟,国信证券博士后工作站;陈锐,国信证券发展研究总部)



数字经济下全球投资的新趋势与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战略 作者:詹晓宁 欧阳永福(78) 摘要:数字经济跨国企业的崛起是当前跨国企业发展的重要现象。数字经济的兴起创造了大量的新业态和新型商业模式,对传统产业以及传统商业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跨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出现了数字化、服务化、去中介化以及定制化(“四化”)新趋势。跨国企业国际投资模式及路径因此深刻演变,出现了轻海外资产、低就业、区位决定因素变化、服务业投资比重上升、非股权投资增多以及跨国公司全球布局更加灵活六大特征。跨国企业国际化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球FDI呈现“低增长”并伴随着大幅波动的新常态。在新的形势下,数字及新兴制造技术成为国际投资流动日益重要的区位决定因素,发达国家在吸引外资以及对外投资方面的优势重新提升,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竞争激化,同时新形式的市场垄断问题隐现,国际协调亟待加强。面对数字经济的兴起以及全球跨国公司战略转型,中国利用外资战略的着眼点应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引智”和“招商引能”,投资促进及便利化的重点、方式及业绩评估体系需要作出新的调整。同时,在全球数字经济及相关投资规制中发挥引领作用,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 数字化 国际投资 全球价值链 企业国际化 投资政策 外资战略 (作者单位:詹晓宁(James Zhan),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主编,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投资和企业司;欧阳永福,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经济事务官员)



农村经济 栏目



如何有针对性地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 作者:冀县卿 钱忠好(87) 摘要:本研究基于江苏、广西、湖北、黑龙江4省(区)99个样本村、896户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刻画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时空变动规律,并实证分析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间,农户农地流转参与率日趋上升,农户家庭劳动力特征、土地特征、资本特征、土地确权特征以及村庄环境特征中均有变量对农地流转存在显著影响,但全国层面和分省(区)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要促进农地流转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农地流转政策的普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一方面,要围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在明晰农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地承包权、放活农地经营权的基础上,在全国层面上离析出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影响因素,据以制定有普适意义的农地流转政策;另一方面,又要在遵循国家农地流转方针、政策的前提下,认真分析各地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所在,采取契合当地实际的促进农地流转的举措,使中央农地流转政策“落地生根”。 关键词:农地流转 政策普适性 政策特殊性 (作者单位:冀县卿,南京审计大学、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研究院;钱忠好,扬州大学中国土地政策研究中心)



2016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17省份调查结果及政策建议 作者:叶剑平 丰雷 郎昱 蒋妍 罗伊·普罗斯特曼(98) 摘要:基于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17省份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对中央农地确权登记颁证政策的落实情况、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以及土地征收和收益分配等问题进行分析。调查分析表明:(1)土地确权工作得到了农民普遍支持,已初见成效,新证书的内容完整规范;同时,确权程序的规范性有待提高,宣传动员、结果公示和确认签字等环节存在不足,发证率依然较低。(2)土地规模经营和流转已初具规模,农民有流转意愿并有话语权,农民的土地流转满意度较高。(3)目前的征地制度安排缺乏对失地农民补偿的长效机制,农民的征地满意度普遍较低,主要原因在于补偿标准低、担心未来工作和收入来源,以及未征求农民意见等。(4)建议采取针对性措施(如规范确权工作流程并尽快颁证、扶持失地农民完成生计替代、加强基层吏治队伍建设等),进一步增强地权稳定性,提高农民对中央农地制度改革的信心和满意度,促进中央有关政策的有效落实和执行。 关键词:土地使用权 确权登记颁证 地流转规模经营 土地征收 (作者单位:叶剑平、丰雷、郎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蒋妍,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罗伊·普罗斯特曼,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Landesa))



工商管理理论 栏目



独立董事人选、履职效率与津贴决定 作者:许 楠 刘 浩 蔡伟成(109) 摘要:现有文献关于独立董事津贴和履职效率之间的关系有着不一致的发现,本文给出了新的解释:独立董事人选、履职效率和津贴都受到更为基础的交易特征——资产专用性的影响。我们的理论分析表明:较高的资产专用性与关系型治理方式相匹配,降低了公司对独立董事的需求,但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聘请独董的刚性要求,使得这些公司更可能只是形式上予以满足。利用2003~2014年的数据,我们发现:(1)资产专用性较高的公司对经验丰富和行业专长的独董需求较低;(2)同一独董任职的多家公司中,其在资产专用性较高企业的履职效率较差;(3)资产专用性较高的公司支付给独董的津贴较低。上述发现支持了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特征决定治理合约的思想,独立董事的研究可能需要更为联合而基础的探索。 关键词:独立董事 人选 履职 津贴 资产专用性 (作者单位:许楠,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刘浩,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蔡伟成,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风格与政府环境匹配:基于异地并购的证据 作者:肖土盛 李 丹 袁 淳(124) 摘要:在转型经济体制下,政府环境构成了我国民营企业外在环境的重要部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应对政府环境成为民营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方面。本文以2010~2015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异地并购事件为样本,基于匹配的视角考察了民营企业风格与政府环境的匹配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民营企业风格与本地政府环境越不匹配时,越倾向于进行异地并购;并且,“关系导向型”民营企业更倾向到“清廉度低”政府环境中并购,“市场导向型”民营企业则更倾向到“清廉程高”政府环境中并购,从而不同类型企业偏好到与其各自风格更匹配的政府环境中进行异地并购。此外,民营企业到与其风格相匹配的政府环境中异地并购能显著提升并购绩效。本文研究表明,最好的制度环境并非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最合适的,只有与企业风格相匹配的才是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 关键词:企业风格 政府环境 异地并购 政企关系 并购绩效 (作者单位:肖土盛,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发展中心;李丹、袁淳,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上市公司 栏目

劳动保护能促进企业高学历员工的创新吗? 作者:王 珏 祝继高(139) 摘要:高学历员工作为企业创新的微观实施主体,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是促进企业创新产出的重要环节。本文手工搜集了2006~2013年A股上市公司员工的教育水平数据,检验劳动保护的加强是否能够促进高学历员工的创新产出。研究发现劳动保护弱化了高学历员工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这种弱化作用主要集中在非发明专利的申请数和有效专利数。通过分组分析发现,劳动保护对高学历员工创新产出的弱化效果在民营企业和最低工资标准高的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强制提高显著地降低了高学历员工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劳动保护在企业创新层面的实施效果提供了政策参考,也为企业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创新激励措施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劳动保护 员工教育水平 创新 最低工资标准 (作者单位:王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祝继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财务总监地位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 作者:蒋德权 姚振晔 陈冬华(153)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从财务总监在企业高管中的地位这一独特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与检验了财务总监地位影响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客观表现与传导路径。本文认为财务总监在高管序列中的排名越靠前则其地位越高。研究结果显示:首先,财务总监地位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呈现显著负向关系,表明处于较高地位的财务总监能够降低崩盘风险,而随着财务总监个人地位的下降,股价崩盘风险则会增加;其次,截面分组发现财务总监地位的作用仅在民营企业存在;最后,拓展性检验发现财务总监的高地位强化了其薪酬契约有效性,并且财务总监的作用主要通过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和降低研发投入强度来影响股价崩盘风险。总之,本文验证了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地位有利于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推论。 关键词:财务总监 企业股价崩盘风险 座次排名 (作者单位:蒋德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姚振晔、陈冬华,南京大学商学院)



理论述评 栏目



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建设与利用:国际视野和中国经验 作者:焦 豪 赖德胜(167) 摘要:通过数据解释社会发展以探寻新时代中国的真实情景,通过数据库建设推动学科建设以进行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数据库建设与利用的经验,深入探讨了数据库建设与利用的目标、主题和构建过程等相关问题,以期对国内调查研究机构的数据库建设和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经济管理学科数据库 管理世界 中国经济社会调查分析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资料来源:《管理世界》微信公众号 OBHRM百科编辑:韩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