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2017年第7期目录
2017年第7期目录 资料来源:管理世界微信公众号 2017年第7期 本刊专稿 栏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借鉴与超越 作者: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课题组(1) 摘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理论、现代产权理论、政府干预理论、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国际经济理论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改革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坚决摒弃其庸俗成分,避免照搬照抄,关键是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具有敏锐的中国问题意识,聚焦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只有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构建起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借鉴 超越 创新 课题组负责人:韩保江 课题组成员:曹立、李鹏、张慧君、张开、周跃辉 执笔人:韩保江、张慧君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国际化经营方式研究 ——基于国家距离视角的考察 作者:方 慧 赵 甜(17) 摘要: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内企业面临着国际化经营方式选择问题。本文建立供需模型综合分析国家距离对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两种主要国际化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随后使用PPML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国家距离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整体呈现抑制作用,其中对OFDI的抑制更为显著。不同维度的国家距离对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影响不同,文化距离、经济距离和技术距离提高了出口倾向,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则提高了投资倾向,此类因素的影响在“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区域间也存在差别。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出口贸易 直接投资 国家距离 “一带一路”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2017年第7期 中国区域经济论坛 栏目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利于产值还是利润? ——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证据 作者:董香书 肖 翔(24) 摘要:本文立足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振兴东北”战略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该战略有利于企业产值扩张,但并不利于利润提高。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振兴东北”战略对企业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证明该战略显著的降低了企业的税收与负债,促进了资本深化,增加了中间品投入。本文进一步发现企业税收下降刺激了产值的增加但不利于利润提高,负债下降与资本深化对于产值的正影响显著大于利润;中间品投入的增加对利润的负影响显著大于产值。本文认为“振兴东北”战略使企业陷入“经营困难—政府‘输血’—企业进一步扩张—利润下降—经营困难”的怪圈。从分行业的角度,本文发现“振兴东北”战略对于装备制造业企业产值的正影响显著大于整体水平,但对利润的影响为负;而该战略在促进高耗能企业产值提高的同时,却未能提高利润。实证研究还表明,该战略对资源型企业的产值与利润均未产生显著的正影响。 关键词:“振兴东北”战略 企业产值 企业利润 (作者单位:董香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肖翔,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系制约产业转移吗? ——“关系嵌入—信任—转移意愿”的影响研究 作者:杨玲丽 万 陆(35) 摘要:已有经济理论不能很好解释过去10多年间,中国产业转移规模显著滞后于中国交通条件改善的现实,表明还存在其他制约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有待发掘。本文旨在从经济社会学视角丰富和完善产业转移理论,将产业转移视为一种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经济活动,实证了社会关系嵌入对产业转移存在抑制效应。利用对长三角18位企业家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以及312个样本的问卷调查的量化研究,发现这种抑制效应是通过“关系嵌入—信任—转移意愿”的传导机制实现的。进一步,我们区分了“政—企关系嵌入”和“企—企关系嵌入”两个维度,发现现阶段“政—企关系嵌入”对企业转移意愿的影响程度更强。通过在结构方程模型中控制生产嵌入和模型稳健性比较检验两种方法,发现引入关系嵌入后模型的解释力显著提高,说明我们的发现是稳健可信的。 关键词:产业转移 关系嵌入 信任 经济社会学 (作者单位:杨玲丽,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万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2017年第7期 中国经济社会调查分析 栏目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 ——基于全国139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数据 作者:阮荣平 周 佩 郑风田(50) 摘要:基于全国139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数据,本文着重从信息获取、信息需求及二者之间的匹配度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显示,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具备较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绝大多数拥有电脑并安装了宽带。但其信息获取意识不是很强,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由此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需求与政府部门信息服务供给有些脱节,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存在获取困难、准确性差、不够及时及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等问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难以尽如人意。据此,应努力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获取意识,拓展其信息获取渠道,进一步激活市场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信息化 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2017年第7期 中国农村发展论坛 栏目
从地块层面看农业规模经营
——基于流转租金与地块规模关系的讨论
作者:纪月清 顾天竹 陈奕山 徐志刚 钟甫宁(65) 摘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一直是理论与政策研究的热点。在扩大农户经营规模的同时,扩大地块规模也是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方面。小规模细碎化经营一些广为人知的影响是它既表现出妨碍规模经济效率的一面也表现出有利于范围经济的一面。很少被提及的另一个影响是在紧挨着的小地块上如果不同步生产相同作物将会有强烈的外部性,因此个体决策自由度和配置效率受限,即无法迅速地将地块配置到高价农产品的生产中。基于租金可以简单而全面反映地块价值的假设,不同地块规模的经济价值差异应当表现为每亩地租的差别,本研究利用8省调查数据评估当前条件下地块规模扩大的综合影响及经济价值。研究发现,农民偏爱大地块:地块面积提高或地块与家里土地相连均会显著提高每亩租金。租入地块面积较大或与原有地块相邻均可以显著提高租金。这一结果意味着促进地块合并的政策将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关键词:细碎化 租金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决策自由度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心)
父母健康:金钱和时间,孰轻孰重?
——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影响的再审视
作者:刘 畅 易福金 徐志刚(74)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和多个健康测度指标,首次通过区分子女对父母生活照料的时间投入和经济支持两种代际转移方式,研究了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父母身心健康的影响。由于子女的外出决策与父母的健康状况存在互为因果关系,本文采用联立方程模型的三阶段估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以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发现,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后对父母生活照料的减少对父母的身心健康有负向影响,而外出子女的经济支持作为一种收入转移对父母的身心健康有正向影响;总体上,子女外出务工对父母健康的总效应为正。本文从代际转移的视角识别了两种代际转移方式对父母健康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并给出了实证依据,研究结论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当前针对子女外出务工影响父母健康结论的分歧,另一方面可为农村中老年群体的健康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外出务工 父母健康 代际转移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7年第7期 工商管理理论论坛 栏目
人力资本社会网络与企业创新 ——基于在线简历数据的实证研究 作者:刘善仕 孙 博 葛淳棉 王 琪(88) 摘要:社会网络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为企业创新研究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以往研究虽然考察了企业通过合作、联盟协议等方式形成的企业社会网络对创新的影响,但是这些方式相比于人员流动而言,并非是获取其他企业的知识和信息资源的最直接方式。本文基于领英(中国)职业社交网站的人才简历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了一个新颖的由人员流动而形成的企业人力资本社会网络,并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企业人力资本社会网络位置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本文依据流动人才的类型进一步将人力资本社会网络细分为技术型人力资本社会网络和管理型人力资本社会网络。结果表明,上市企业人力资本社会网络的中心度和结构洞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关键词:人力资本 员工流动 社会网络 创新绩效 简历数据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媒体报道能否弥合资本市场上的信息鸿沟?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视角的实证考察 作者:杨玉龙 孙淑伟 孔 祥(99) 摘要:长久以来,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对于“媒体能否促进信息公平”一直存在争议,衍生出了针锋相对的两组假说:“信息鸿沟假说”与“上限效果假说”。本研究以资本市场上的交易数据来衡量不同投资群体间的信息差距,由开放式基金经理与上市公司高管利用校友关系建构的私有信息渠道入手,深入探讨了媒体报道能否弥合不同投资群体之间的信息鸿沟。文章发现,在开放式基金持有的投资组合中,基金经理对与其有校友关系的上市公司(关联公司)持仓份额更大;在基金投资组合存续期间,基金经理通过持仓关联公司获取了超额收益。上述证据表明基金经理通过其与上市公司高管的校友关系构建了私有信息渠道,取得了信息优势。但是,新闻报道会减弱私有信息渠道的价值,具体表现为:在开放式基金投资组合开始前一年针对关联公司的新闻报道,会显著减少基金经理对于关联公司的持仓份额;在开放式基金投资组合存续期间针对关联公司的新闻报道,会显著减少基金经理可获取的超额收益。这支持了“上限效果假说”,即“媒体报道可以促进信息公平”。在拓展性分析中,文章发现,政策导向媒体因其经济独立与更重视信息公平、本地媒体因其具有本地信息优势,是减少私有信息交易的主要力量,市场导向媒体、异地媒体对私有信息交易则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媒体报道 社会关系网络 信息鸿沟 (作者单位:杨玉龙,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孙淑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孔祥,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文化认同、国货意识与中国城市市场细分战略
——来自中国六城市的证据
作者:何佳讯 吴 漪 丁利剑 王承璐(120) 摘要:本文对中国六大城市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多品类集合数据探究文化认同与国货意识在细分市场中的不同作用。研究表明,在中国文化背景中,“文化认同”包括“民族传统”和“文化同性”两个方面,是与国货意识性质不同的构念。两者共同对中国城市消费群体进行差异化细分,在消费者层面聚类形成的三大族群以及在城市层面通过描述性框架归集成的四大类别,分别具有不同的消费特征与行为。本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管理实践价值。 关键词:文化认同 国货意识 市场细分 品牌偏好 购买行为 (作者单位:何佳讯,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亚欧商学院;吴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丁利剑,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王承璐,美国纽黑文大学商学院)
2017年第7期 中国上市公司研究 栏目
企业捐赠中的锚定效应研究 ——基于“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中企业捐赠的实证研究 作者:祝继高 辛 宇 仇文妍(129) 摘要:锚定效应在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并对企业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采用A股上市公司在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中的捐赠数据,分析企业的捐赠行为是否存在显著的锚定效应。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汶川地震捐赠中,仅存在外在锚,企业捐赠存在显著的外在锚效应,如果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捐赠比率越高、捐赠金额越多,则企业越有可能捐赠、捐赠金额也越多;在雅安地震捐赠中,外在锚和内在锚同时存在,内在锚效应占优,如果企业在汶川地震中进行了捐赠、捐赠金额越多,则在雅安地震中也越有可能捐赠、捐赠的金额也会越多。本文还发现,捐赠的锚定效应在现金持有水平高的企业中体现的更为显著。本文的结论对企业的捐赠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启示。 关键词:捐赠 汶川地震 雅安地震 锚定效应 (作者单位:祝继高、仇文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辛宇,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卖空压力与公司并购
——来自卖空管制放松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作者:陈胜蓝 马 慧(142) 摘要:使用中国股票市场的卖空管制放松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由此产生的卖空压力对公司并购绩效的治理效应。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卖空管制放松能够改善公司并购活动所产生的短期并购绩效和长期并购绩效。研究发现高管权益薪酬是卖空压力改善公司并购绩效的重要经济渠道。而且,卖空压力的治理效应还依赖于其他市场治理机制,当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较低时或分析师治理效应较弱时,卖空压力对公司并购绩效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横截面差异的检验结果表明卖空压力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在融资约束程度较低公司和破产清算风险较高公司显著更大。本文提供了卖空压力与并购绩效之间因果关系的经验证据,对于理解卖空压力对公司并购决策的影响以及卖空管制放松带来的经济后果具有意义。 关键词:卖空压力 并购决策 代理冲突 (作者单位:陈胜蓝,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马慧,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17年第7期 理论述评 栏目
中国管理学研究:大历史跨越中的逻辑困局
——相关文献的一个整合性评论
作者:李宝元 董 青 仇 勇(157) 摘要:本文在“大历史—大逻辑—大跨越”宏观视域框架下,对新世纪之交数十年间中国学者在管理学领域就学科定位、合法性、本土化及中国实践适应性等相关讨论文献做了一个整合性评论。本文认为问题的实质是,近五百年来人类文明发展、中西文化合流并发生碰撞的“大历史”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按照自然科学“大逻辑”探寻自身“学科合法化”运动,在时间相对滞后、横向空间多重落差的聚焦反射或映照而已。基于此认知框架,我们进一步延伸出关于中国管理学研究3个基本问题并做了聚焦深入讨论:一是作为数百年来西方“社会科学化运动”的历史延伸,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及政治学等社会科学乃至人文学科一起,遭遇到的“科学化求真”精神操守问题;二是作为半个世纪前西方管理学“学科合法化运动”的逻辑延伸,遭遇到与心理学、社会学及经济学等周边学科边界不明、对象不清和研究视角错乱问题;三是作为一百多年来蹒跚进入但只是在近几十年“改革开放”中才真正引入的“西洋舶来品”,长期伴随着内忧外患、落后挨打和学习赶超过程中关于“中体西用”之争,遭遇到“理论普适科学化”与“本土实践针对性”的矛盾、冲突及困惑。基于此,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三大总体对策思路,并认定:在开放心智、交互学习、融入主流、中西合流的认识论及方法论“思维变革”基础上,在体制上建立起“多元范式、制衡竞争”的相对独立学术共同体运作机制,是中国管理学研究走出困境、走向世界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大历史—大逻辑—大跨越 管理学 学科合法化 中国管理学研究 (作者单位:李宝元,北京师范大学人本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董青,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仇勇,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