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Governance Scale 知识治理量表

来自OBHRM百科
Xuyan2016讨论 | 贡献2017年10月19日 (四) 22:43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简介

知识治理(Knowledge Governance,KG)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比如Grandori(1997)认为知识治理是针对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知识交换、转移和共享的治理。李维安(2007)认为知识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侧重知识行为的治理,通过多种组织形式与机制和正式与非正式的实践,影响和塑造知识行动者的行为和动机,促进知识活动,防范知识交易中的风险。Michailova和Foss(2009)认为知识治理指组织能够利用正式与非正式的组织机制、结构等影响知识的使用、分享、整合以及创造的过程,使其符合组织的期望。

知识治理可以分为正式的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的知识治理。曹勇,向阳和CaoYong等(2013)通过对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29家企业的550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修改编制了知识治理的量表。其中正式知识治理与非正式知识治理的量表借鉴了正式社会化机制量表与非正式社会化机制量表(Lawson B K J. Petersen,et al.,2009),这两个量表分别都有三个测量指标,修改之后分别有4个指标。

信度与效度

曹勇,向阳和CaoYong等(2013)过对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29 家企业的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发放550份问卷,实际回收386份问卷,有效问卷347份。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内部一致性分别为:0. 66,0.85。

吴士健,孙专专和刘新民(2017)选取了北京、山东、重庆、江苏、湖南等省市成立三年以上的高科技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放480份问卷,有效问卷401份。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二因素模型的2/df、NFI、IFI、TLI、CFI、RMSEA值分别为:1. 858、0. 986、0. 993、0. 989、0. 993、0. 046,各项拟合指数均达到或接近先定的标准,说明知识治理的二因素结构得到了数据的支持。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内部一致性分别为:0.78,0.85。

量表

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和体会,用下面8项描述对您的感受进行评价和判断,并在横线上填上您认为最恰当的数字。

评价和判断的标准如下:1 非常不同意  2  比较不同意  3 有点不同意 4 不太确定 5 有点同意  6比较同意 7 非常同意
 
1.我有较多机会跟其他部门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
2.工作中,我的付出能够得到所属组织的认可。
3.相对于集权,我所在的组织更倾向分权式管理。
4.工作中,我与同事经常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任务。
5.我觉得组织内具有良好的沟通分享的文化氛围。
6.我觉得我处在一个管理风格开放、创新的组织内。
7.我觉得我所在的组织对待员工是公平的。
8.管理层经常创造机会让我们沟通交流。

下载WORD版问卷:文件:Kgs.doc

计分方法

知识治理包括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两个分量表,可以计算每个分量表所包括题目的总分或平均分。每个分量表包括的题目如下:

1. 正式知识治理总共4道题,具体包括第1、2、3、4题。

2. 非正式知识治理总共4道题,具体包括第5、6、7、8题。

可以计算量表的总分或平均分。

量表出处

曹勇, 向阳, CaoYong,等. 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J]. 情报杂志, 2013, 32(5):202-206.

友情提醒

为方便学术研究,根据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整理而成,供学者在学术研究中使用, 商业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为了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 请根据量表出处规范引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