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2017年第5期目录

来自OBHRM百科
Hanxueliang讨论 | 贡献2017年5月14日 (日) 08:47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2017-05-11 管理世界杂志 资料来源:《管理世界》微信公众号 2017年第5期目录 2017年第5期 本刊专稿 栏目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2017-05-11 管理世界杂志 资料来源:《管理世界》微信公众号 2017年第5期目录

2017年第5期 本刊专稿 栏目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 作者:王东京(1) 摘要:本文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本文认为,“配第—克拉克定理”只是工业化中期之前的结构演进规律,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结构调整的通则应是“李嘉图定理”。本文指出,企业是参与国际分工的主体,由于企业的比较优势会不断变化,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不会落入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在对结构演进规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还对中国的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国际分工 比较优势 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大都市人口管理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 作者:徐 芳 齐明珠(7) 摘要:2010年以来,大都市人口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特征:人口增速下降但规模依旧庞大、外来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等。从北京的情况看,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这些人口新趋势加剧了大都市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新常态对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中心城区人口—经济聚集效率低,外来人口就业集中在低效率行业,未能满足经济新常态下向创新驱动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经济发展尚处于“回波效应”期,既不利于北京市经济结构优化和人口疏解,也将不利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雄安新区的设立为北京市人口数量控制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本文认为应把人口管理与新常态下对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紧密结合,并把资源环境因素纳入总体管理框架,从提升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方式的角度去解决人口问题。同时,加强政府合理行政干预,打破京津冀行政分割,建立首都圈总体产业布局,促进“回波效应”向“扩散效应”的转变,通过就业人口、资金与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输出改善首都圈经济平衡,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共赢。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结构优化 大都市人口管理

2017年第5期 国研论坛 栏目

以扩大开放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作者:来有为 陈红娜(17)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评估了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承诺开放度和真实开放度。研究发现,尽管近年来服务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仍相对较低,国际竞争力与发展规模不匹配。研究还发现,在所达成的优惠贸易安排以及制定的贸易政策的友好度上,我国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与发展中经济体相比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我国服务业的真实开放水平较低。扩大开放是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建议“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扩大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范围,积极探索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新领域和新举措。 关键词:服务业 对外开放 服务贸易 自由贸易区

2017年第5期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论坛 栏目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质量的提升效应:来自中国的微观证据 作者:余淼杰 张 睿(28) 摘要:人民币升值如何影响出口企业决策?本文从出口质量的角度研究汇率变动与企业决策的关系。我们利用2000~2006年制造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修正了以往的出口质量测算方法,更准确地测算出口质量。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实证证据表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竞争压力促进了出口质量提升:10%的人民币升值使企业出口质量平均上升0.19%。我们进一步发现在质量差异化程度大的行业中,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质量的提升效应为0.4%,而在质量差异化程度小的行业中该效应不明显。此外,人民币升值减少了出口企业数目,且升值对出口质量的提升效应在非核心产品及低生产率企业中更明显。本文发现了汇率变动影响企业决策的新渠道,同时也表明竞争强度是质量升级的重要决定因素。 关键词:出口质量 人民币升值 竞争 企业生产率

多产品出口企业、生产率与产品范围研究 作者:易靖韬 蒙 双(41) 摘要: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一直是经济学研究关注的核心课题。本文基于多产品企业的垄断竞争模型,构建多产品出口企业产品范围的内生决定因素的分析框架,研究多产品企业选择产品范围时的资源配置问题。基于2000~2005年的海关和企业数据,本研究采用泊松估计、广义最小二乘估计等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出口产品范围与其所占的市场份额呈倒U型关系;企业的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市场份额的增加;进而企业的出口产品范围与企业的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本文利用理论和实证验证了多产品出口企业的产品范围与市场份额和生产率的关系,试图给政府宏观层面的贸易政策设计和企业的贸易行为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参考和政策借鉴。 关键词:多产品企业 生产率 产品范围

2017年第5期 中国金融·财政论坛 栏目

政府偏袒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吗:来自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作者:卢盛峰 陈思霞(51) 摘要:在中国式分权模式下,“撤县设区”行政管理改革弱化了县域政府的经济事务激励,进而减少了辖区企业能够获得的政策扶持,因此这一改革能够有效地被用于识别政府偏袒政策的变动。基于这一外生的准自然实验,我们使用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持续经营的县市企业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政府偏袒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策偏袒减弱之后,辖区内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相对于其他县市企业显著变得更严重;(2)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保持成立;(3)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撤县设区改革导致县域政府财政经济性支出激励显著弱化,进而降低了辖区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收益,最终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 关键词:政府偏袒 融资约束 撤县设区 倍差法

中国通胀预期测度及时变系数的菲利普斯曲线 作者:何启志 姚梦雨(66) 摘要:论文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预期问卷调查系统情况,对比分析了差额法、C-P法、改进C-P法和时变系数法在测度通货膨胀预期中的效果,接着将学习型预期理论和调查问卷法结合,提出了可以克服传统方法不足的新方法:滚动法和递归法,并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优缺点,认为可预测滚动法最适合用来进行测度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值,既可以起到预测作用,又克服了已经实现的预期值随着信息更新而变化的不足,另外实证结果还表明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的非对称性,公众对物价上涨更敏感,而且近年有加剧趋势。最后将预期测度成果应用于菲利普斯曲线,构建时变系数的菲利普斯曲线,分析了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预期 调查问卷 学习型预期 时变菲利普斯曲线

2017年第5期 中国农村发展论坛 栏目

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粮食单产和生产成本的影响 作者:唐 轲 王建英 陈志钢(79) 摘要:文章利用2003~2013年中国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8个粮食主产省的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在全国层面和省级层面分析农户稻谷、小麦和玉米的耕地经营规模对各粮食作物单产和亩均生产成本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差异化表现。总的来看,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粮食单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耕地经营规模对粮食单产的这种负向影响力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减弱。这表明“增规不增产”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得到逐步改善。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粮食生产成本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粮食生产规模经营的成本优势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应当引起重视。分地区而言,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粮食单产和亩均生产成本的显著负向影响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且机械化耕作程度相对滞后的湖北省和四川省等地区表现最突出。所以,在促进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扩大农户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应重点缓解这些地区的土地细碎化问题,扩大农户地块层面的经营规模,完善当地的机械化社会服务市场。 关键词:耕地经营规模 粮食生产 单产 亩均生产成本 跨时期

产权改革与农信社效率变化及其收敛性:2008~2014 作者:张 珩 罗剑朝 牛 荣(92) 摘要:本文基于2008~2014年陕西农信社微观数据,深入分析了不良贷款约束下农信社静态效率变化与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权改革对农信社效率的影响以及收敛性。研究发现:(1)考察期内陕西农信社总体上保持着静态效率提升与动态生产率增长态势,但不同地区、不同产权形式农信社的静态效率与动态生产率差异明显;(2)一级法人农信社静态效率低于农合行和农商行,但动态生产率增长最快,“追赶效应”明显;产权改革虽然选择了效率较好的农信社进行股份制改制,但不同改革路径的“选择效应”差异较大;改革对农合行和农商行效率的提升效应十分明显;(3)陕西农信社效率表现出显著的收敛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区和不同产权形式农信社效率之间的差异逐步缩小,产权改革对农信社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变化趋势,并出现相对停滞状态,需引起关注。据此,本文提出了理顺省联社管理体制、因地制宜推动农信社分类改革、加快农信社业务综合化经营等建议。 关键词:农信社 静态效率 动态生产率 收敛性 异质性

2017年第5期 工商管理理论论坛 栏目

国有企业高管跨体制联结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作者:陈仕华 卢昌崇(107) 摘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质是要打破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存在的体制障碍,加强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的相互融合。那么,那些具有跨体制(即跨越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两种体制障碍)联结关系的国有企业高管,是否会有助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呢?鉴于“国有企业向私营企业转让股权”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条重要改革途径,因此本文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数据考察国有企业高管跨体制联结对国有企业向私营企业转让股权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高管没有跨体制联结关系的情况相比,当国有企业高管拥有跨体制联结关系时,国有企业向私营企业转让股权的可能性较大;当跨体制联结关系是由内部董事形成,对于发生在管制性行业和不影响公司控制权变更的股权转让,高管跨体制联结对国有企业向私营企业转让股权的正向影响越强。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高管跨体制联结主要通过传递交易信息和环境信息、缓解意识形态障碍等机制影响国有股权向私营企业转让。这些发现意味着,搭建国有企业高管与私营企业高管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创造国有股权转让的公平交易环境,对助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管跨体制联结 国有股权转让 混合所有制 国有企业

用户设计能否包打天下? ——自我建构对用户设计产品偏好的影响研究 作者:宋晓兵 徐珂欣 吴育振(119) 摘要:用户设计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创新性产品设计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以欧美消费者为样本的现有研究发现,用户设计的产品要比传统的公司内部设计师设计的产品更受顾客青睐,但对于“用户设计效应”的跨文化普适性却少有探讨。本研究检验了自我建构的文化导向变量对于消费者用户设计产品偏好的影响,并揭示了这一影响的作用机理与边界条件。多国二手数据分析、跨文化调研、消费者实验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我建构对用户设计产品偏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与依赖自我的消费者相比,独立自我的消费者更加偏好用户设计的产品,并且自主需要是自我建构对用户设计产品偏好影响的中介变量,而产品复杂性则是自我建构与用户设计产品偏好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 关键词:用户设计 自我建构 跨文化研究

信息系统整合、预算程序公平与企业业绩 作者:孙 健 王百强 袁蓉丽(131) 摘要:本文考察了中国情境下信息系统整合对预算程序公平的影响以及预算程序公平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及其路径。利用一项基于国有企业的调查研究,本文发现信息系统整合能提升企业的预算程序公平,而预算程序公平不仅对企业业绩有直接影响,而且能够通过员工对系统成功的感受间接影响企业业绩。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程序公平是企业设计和应用管理会计控制系统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加强企业内部各类信息系统的整合有利于促进程序公平并提升业绩。 关键词:信息系统整合 预算程序公平 财务业绩 非财务业绩

2017年第5期 中国上市公司研究 栏目

独立董事只能连任6年合理吗? 作者:陈冬华 相加凤(144) 摘要: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通常不对独立董事任期进行限制(亦或即便限制,其连任时间一般也比我国显著更长)。但我国自2001年正式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起,即明确规定连任时长不得超过6年。该规定迄今已执行16年,但其合理性似乎一直缺乏实证层面的检验。本文以2003~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资金占用、异常关联购销、关联担保以及财务报告质量等指标来表征独立董事有效性,分别从“学习效应”以及“独立性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检验了独立董事有效性随任期延长的变化情况。实证发现,独立董事的有效性随任期的延长以边际递减的方式不断提高。上述非线性变化的结果,受到独立董事财务背景以及声誉成本的影响。此外,本文还使用新上任独立董事以及独立董事“去而复返”的特殊样本开展了检验,得到的发现进一步支持了本文的理论分析。考虑到独立董事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本文的实证证据支持适当延长独立董事任期,以缓解上市公司面临的“换届难”以及“辞职潮”导致的独立董事供给结构性减少。 关键词:独立董事 连续任期 公司治理 学习效应 独立性效应

货币政策与集团企业负债模式研究 作者:何 捷 张会丽 陆正飞(158) 摘要:集中负债还是分散负债,是集团企业财务体制安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同时披露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这一条件,综合利用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披露的相关数据,考察货币政策对集团企业负债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越紧缩(宽松),集团企业选择集中负债模式的可能性越大(小)。尤其是,当子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较弱或子公司整体成长性较高时,集团企业更可能在货币政策紧缩时选择集中负债模式。进一步研究表明集团企业选择集中负债模式有助于降低集团企业整体的过度投资水平,且主要发生在货币政策宽松期;但集中负债模式对母公司过度投资水平并无显著影响,这意味着集中负债对集团企业整体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主要源于其对子公司整体过度投资水平的抑制。本文研究发现表明,集团企业会出于“共同保险效应”和抑制子公司过度投资的考虑而选择集中负债模式,与已有文献关于集中负债属于集团企业主动战略行为的观点一致。 关键词:货币政策 集中负债 分散负债 投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