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分析》(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OBHRM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每章译者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文件:metaanalysis5.png | left| 180px]]书  名:《元分析》(第5版)
+
[[文件:metaanalysis5.png | left| 175px]]书  名:《元分析》(第5版)
  
 
作  者:李超平
 
作  者:李超平
第22行: 第22行:
  
 
◆ 简洁性:本书仅有9章,每章力争用最小的篇幅对相关内容进行浓缩性介绍。
 
◆ 简洁性:本书仅有9章,每章力争用最小的篇幅对相关内容进行浓缩性介绍。
 +
 +
==每章译者==
 +
<pre>
 +
第1章 引言:文献综述、研究综合与元分析
 +
      张 龙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姜小晓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段佳利 新南威尔士大学商学院
 +
第2章 第1步:形成问题
 +
      张淑华 沈阳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所
 +
      张春尧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徐艳君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第3章 第2步:检索文献
 +
      谢宝国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
      胡 伟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
第4章 第3步:收集研究中的信息
 +
      骆南峰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
      甘罗娜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
      李 祯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
第5章 第4步:评估研究的质量
 +
      张昱城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张 蒙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李 晶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第6章 第5步:分析与整合研究结果
 +
      李超平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胥 彦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王佳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第7章 第6步:解释证据
 +
      卫旭华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
      杨 焕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
      张亮花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
第8章 第7步:汇报结果
 +
      赵新元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王甲乐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徐 颖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朱亦龙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向济庶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田梦玮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温婉柔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刘 健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黎 颖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黄 燃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第9章 结论:对研究综合结论效度的威胁
 +
      段锦云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
      方俊燕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pre>
  
 
==目录==
 
==目录==
 +
<pre>第1章 引言:文献综述、研究综合与元分析
 +
1.1 需要重视研究综合
 +
1.2 本书的目标和前提
 +
1.3 文献综述的定义
 +
1.4 为什么我们需要基于科学原理的研究综合
 +
1.5 研究综合和元分析简史
 +
1.6 研究综合的步骤
 +
1.7 研究综合的四个范例
 +
练习题
  
第1章 个体特征
+
第2章 第1步:形成问题
 
+
2.1 社会科学研究中变量的定义
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Dahling et al.,2009)
+
2.2 研究综合中的多重操作
 
+
2.3 定义感兴趣的关系
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谢晓非等,2006)
+
2.4 判断研究的概念关联性
 
+
2.5 研究衍生的证据和综合衍生的证据
情绪智力(Law et al.,2004)
+
2.6 研究综合的价值争论
 
+
练习题
当代中国人价值观(金盛华等,2009)
 
 
 
工作场所儒家传统价值观(王庆娟等,2012)
 
 
 
新生代工作价值观(侯烜方等,2014)
 
 
 
中庸价值取向(杜旌等,2014)
 
 
 
中国人价值观(于广涛等,2016)
 
 
 
工作伦理(王明辉等,2009)
 
 
 
创业者商业道德(Wright et al.,2002)
 
 
 
个人/集体主义倾向(Edwin et al.,2009)
 
 
 
个人/集体主义(Triandis et al.,1998)
 
 
 
领导者乐观心理(牛芳等,2011)
 
 
 
科研自我效能感(张永军等,2013)
 
 
 
批判性思维(江静等,2014)
 
 
 
心理资本(Fred Luthans et al.,2008)
 
 
 
心理资本(柯江林等,2009)
 
 
 
知识员工心理资本(侯二秀等,2013)
 
 
 
承诺倾向(张勉等,2007)
 
 
 
社会认同(薛婷等,2013)
 
 
 
公共服务动机(包元杰等,2016)
 
 
 
公共服务动机(王亚华等,2018)
 
 
 
主动性人格(张振刚等,2016)
 
 
 
心理安全(Liang et al.,2012)
 
 
 
员工加薪价值观(邵建平等,2017)
 
 
 
个体现代性(Farh et al.,1997)
 
 
 
工作动机(刘云等,2009)
 
 
 
 
 
 
第2章 工作特征
 
 
 
人岗匹配(翁清雄,2010)
 
 
 
员工-组织匹配(Cabel et al.,1996)
 
 
 
工作-家庭支持(李永鑫等,2009)
 
 
 
工作-生活多角色责任感(李贵卿等,2010)
 
 
 
工作-家庭干涉(高中华等,2014)
 
 
 
工作-家庭平衡(Major et al.,2008)
 
 
 
心理授权(Spreitzer,1995)
 
 
 
心理契约(刘小禹等,2008)
 
 
 
心理契约(张爱武等,2006)
 
 
 
心理所有权(Dyne et al.,2004)
 
 
 
心理安全感(何轩,2010)
 
 
 
企业员工对直接上级信任(马华维等,2012)
 
 
 
组织自尊(舒睿等,2015)
 
 
 
内部人地位认知(刘智强等,2015)
 
 
 
员工企业地位感知(单红梅等,2015)
 
 
 
非正式地位(黄玮等,2017)
 
 
 
 
 
 
第3章 工作行为
 
 
 
责任行为(Farh et al.,1991)
 
 
 
前瞻行为(Fuller et al.,2012)
 
 
 
工作投入(Schaufeli et al.,2002)
 
 
 
建言效能感(段锦云等,2012)
 
 
 
建言行为(段锦云等,2011)
 
 
 
员工沉默行为(Tangirala et al.,2008)
 
 
 
员工沉默(郑晓涛等,2008)
 
 
 
亲社会性规则违背(李锐等,2015)
 
 
 
同事消极约束(杜旌等,2014)
 
 
 
生产偏差(Spector et al.,2002)
 
 
 
分析定向(Tan et al.,1994)
 
 
 
决策质量(王国锋等,2007)
 
 
 
决策质量(陈悦明等,2012)
 
 
 
道德推脱(陈默等,2017)
 
 
 
工作场所偏离行为(黄蝶君等,2018)
 
 
 
报复行为(Aquino et al.,2001)
 
 
 
亲组织的非伦理行为(吴明证等,2016)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孙春玲等,2018)
 
 
 
员工跨界行为(Marrone et al.,2007)
 
 
 
关系偏离行为(郭文臣等,2017)
 
 
 
积极挑战行为(宋继文等,2017)
 
 
 
 
 
 
第4章 态度与情感
 
 
 
工作满意度(Hackman et al.,1980)
 
 
 
工作满意度(涂红伟等,2011)
 
 
 
工作满意度(Cammann et al.,1983)
 
 
 
工作满意度(Jude et al.,1998)
 
 
 
工作满意度(张晓宁等,2010)
 
 
 
员工满意度(Tsui et al.,1992)
 
 
 
员工满意(姚唐等,2008)
 
 
 
职业满意度(刘帮成等,2009)
 
 
 
合作满意(Rusbult et al.,1998)
 
 
 
工作惬意感(Bakker,2008)
 
 
 
组织承诺(Allen et al.,1990)
 
 
 
组织承诺(Allen et al.,1990)
 
 
 
组织承诺(Cook et al.,1980)
 
 
 
组织承诺(陈永霞等,2006)
 
 
 
情感承诺(吕福新等,2007)
 
 
 
组织承诺(姚唐等,2008)
 
 
 
双组织承诺(Angle et al.,1986)
 
 
 
组织认同(Cheney et al.,1987)
 
 
 
组织认同(Smidts et al.,2001)
 
 
 
离职倾向(Mobley et al.,1979)
 
 
 
离职倾向(郭彦良,1990)
 
 
 
离职意向(梁开广,1999)
 
 
 
企业员工离职倾向(单红梅等,2015)
 
 
 
员工忠诚(姚唐等,2008)
 
 
 
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邱林等,2008)
 
 
 
正性情感(王桢等,2015)
 
 
 
积极情绪(汤超颖等,2011)
 
 
 
情绪表现(胡君辰等,2012)
 
 
 
工作压力(王红丽等,2016)
 
 
 
角色负荷(王红丽等,2016)
 
 
 
工作嵌入(Crossley,2007)
 
 
 
离职情绪传染(叶仁荪等,2016)
 
 
 
目标接纳(唐春勇等,2018)
 
 
 
 
 
 
第5章 绩 效
 
 
 
工作绩效(韩翼,2006)
 
 
 
任务绩效(Farh et al.,1991)
 
 
 
任务绩效(Van Dyne et al.,1998)
 
 
 
任务绩效(Gong et al.,2009)
 
 
 
任务绩效(Lam et al.,2002)
 
 
 
组织公民行为(吕福新等,2007)
 
 
 
组织公民行为(Farh et al.,2007)
 
 
 
适应性绩效(陶祁等,2006)
 
 
 
组织绩效(林义屏,2001)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组织绩效(陈国权,2009)
 
 
 
知识相关的组织绩效(顾琴轩等,2009)
 
 
 
新企业绩效(牛芳等,2011)
 
 
 
创新绩效(Zhang et al.,2010)
 
 
 
创新绩效(韩翼等,2007)
 
 
 
创业绩效(吴岩,2014)
 
 
 
时间反思(Gevers,2009)
 
 
 
 
 
 
第6章 沟通、冲突与信任
 
 
 
沟通满意度(钱小军等,2005)
 
 
 
倾听(Ramsey et al.,1997)
 
 
 
关系(张勉等,2007)
 
 
 
冲突类型(Chen et al.,2005)
 
 
 
群体内冲突(Jehn,1995)
 
 
 
高管团队关系冲突(Tjosvold et al.,2006)
 
 
 
冲突管理风格(陈晶等,2006)
 
 
 
冲突(Jehn et al.,2001)
 
 
 
人际冲突处理风格(张勇等,2012)
 
 
 
信任关系(田立法,2015)
 
 
 
信任领导(Nyhan et al.,1997)
 
 
 
员工信任(姚唐等,2008)
 
 
 
员工组织内信任(郑晓涛等,2008)
 
 
 
感知上级信任(Gillespie,2003)
 
 
 
下属对领导信任(Brockner et al.,1997)
 
 
 
关系质量(李雪灵等,2017)
 
 
 
沟通互动(郑鸿等,2017)
 
 
 
互惠原则(Wu et al.,2006)
 
 
 
 
 
 
第7章 团 队
 
 
 
团队社会资本(柯江林等,2006)
 
 
 
团队社会资本(顾琴轩等,2015)
 
 
 
团队知识异质性(熊立,2008)
 
 
 
时间框架效应(袁国方等,2015)
 
 
 
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陈忠卫等,2008)
 
 
 
团队互依性(Pearce et al.,1991)
 
 
 
任务相互依赖性(Liden et al.,1997)
 
 
 
信息深度加工(Kearney et al.,2009)
 
 
 
团队反思(张文勤等,2011)
 
 
 
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姚振华等,2009)
 
 
 
团队互动过程(刘雪峰等,2005)
 
 
 
团队互动双F导向(陈国权等,2011)
 
 
 
团队冲突(陈忠卫等,2008)
 
 
 
团队心理安全感(Edmondson et al.,1999)
 
 
 
团队心理授权(王国猛等,2012)
 
 
 
感知凝聚力(Bollen et al.,1990)
 
 
 
团队凝聚力(张宏,2014)
 
 
 
交互记忆系统(Lewis,2003)
 
 
 
交互记忆系统(陈伟等,2015)
 
 
 
团队效能(陈伟等,2015)
 
 
 
团队建言氛围(Frazier et al.,2015)
 
 
 
团队学习行为(刘冰等,2017)
 
 
 
创业团队信任(Chen et al.,2008)
 
 
 
团队创新氛围(Anderson et al.,1998)
 
 
 
 
 
 
第8章 领 导
 
 
 
变革型领导(李超平等,2005)
 
 
 
变革型领导(陈永霞等,2006)
 
 
 
变革型领导(MacKenzie et al.,2001)
 
 
 
员工-领导关系(Law et al.,2000)
 
 
 
领导-部属关系(任真等,2014)
 
 
 
领导-成员关系(Scandura et al.,1984)
 
 
 
上下级关系(郭晓薇等,2015)
 
 
 
领导成员交换关系(Wang et al.,2005)
 
 
 
领导品德(赵国祥等,2007)
 
 
 
领导行为(Yukl,1999)
 
 
 
伦理领导(舒睿等,2015)
 
 
 
道德领导(Brown et al.,2005)
 
 
 
德行领导(Cheng et al.,2000)
 
 
 
服务型领导(高中华等,2014)
 
 
 
公仆型领导(Barbuto et al.,2006)
 
 
 
关系型领导行为(Carifio et al.,2002)
 
 
 
精神型领导(Fry et al.,2005)
 
 
 
女性创业型领导(杨静等,2013)
 
 
 
责任型领导(Voegtlin,2012)
 
 
 
威权领导(傅晓等,2012)
 
 
 
威权领导(Cheng et al.,2014)
 
 
 
仁慈领导(傅晓等,2012)
 
 
 
差序氛围(刘贞妤,2003)
 
 
 
上司偏私倾向(刘超等,2015)
 
 
 
谦卑领导行为(Owens et al.,2013)
 
 
 
自我牺牲型领导(De Cremer et al.,2004)
 
 
 
破坏性领导(Mitchell et al.,2007)
 
 
 
辱虐型领导(Tepper,2000)
 
 
 
领导调节聚焦行为(尚玉钒等,2015)
 
 
 
模范带头作用(Herscovitch et al.,2002)
 
 
 
领导授权赋能行为(王辉等,2008)
 
 
 
追随力(周文杰等,2015)
 
 
 
领导非权变惩罚行为(Podsakoff,1984)
 
 
 
公权/私权魅力领导(刘小禹等,2018)
 
 
 
文化领导力(曲庆等,2018)
 
 
 
 
 
 
第9章 就业与职业
 
 
 
员工可就业性(于海波等,2011)
 
 
 
可就业能力(于海波等,2014)
 
 
 
自我感知的可雇用性(Rothwell et al.,2008)
 
 
 
感知机会(翁清雄等,2010)
 
 
 
职业自我概念(Director et al.,1995)
 
 
 
职业承诺(Gary,1985)
 
 
 
员工职业成长(翁清雄等,2011)
 
 
 
员工流动成长效应(翁清雄等,2008)
 
 
 
职业成长机会(张勉等,2007)
 
 
 
女性职业成功(肖薇等,2015)
 
 
 
职业成功观(周文霞等,2013)
 
 
 
知觉成功(Krauss et al.,2001)
 
 
 
员工知觉职业机会(Kraimer et al.,2011)
 
 
 
职场边缘化(刘军等,2012)
 
 
 
职场外逢迎(刘超等,2015)
 
 
 
职场欺负(李永鑫等,2011)
 
 
 
职涯高原(曾垂凯,2011)
 
 
 
公务员职业生涯高原(王忠军等,2015)
 
 
 
职业生涯高原(谢宝国等,2008)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翁清雄,2010)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章勇刚,2009)
 
 
 
工作压力(舒晓兵,2006)
 
 
 
工作压力(刘帮成等,2009)
 
 
 
角色压力(Peterson et al.,1995)
 
 
 
科研压力(周霏,2009)
 
 
 
工作倦怠(李永鑫,2003)
 
 
 
职业妥协(翁清雄等,2018)
 
 
 
 
 
 
第10章 组织特征
 
 
 
二元环境(Jansen et al.,2006)
 
 
 
环境不确定性(Hoogh et al.,2005)
 
 
 
市场导向(Kumar et al.,1998)
 
 
 
市场导向(Deshpandé et al.,1998)
 
 
 
员工战略共识(黄再胜,2011)
 
 
 
战略实施能力(张一弛等,2008)
 
 
 
企业战略执行力(徐万里等,2008)
 
 
 
战略执行力(薛云奎等,2005)
 
 
 
工作单位结构(Aryee et al.,2008)
 
 
 
公司声誉(缪荣等,2007)
 
 
 
企业慈善行为(柯江林等,2015)
 
 
 
组织责任(苏中兴等,2007)
 
 
 
企业社会资本(Nahapiet et al.,1998)
 
 
 
企业文化(张光进等,2007)
 
 
 
差错反感文化(杜鹏程等,2015)
 
 
 
文化相容性(颜士梅等,2005)
 
 
 
组织惯例(孙春玲等,2018)
 
 
 
组织惯例更新(王永伟等,2012)
 
 
 
组织惯例更新(唐朝永等,2018)
 
 
 
规范强度(王红丽等,2016)
 
 
 
组织社会化(严鸣等,2018)
 
 
 
 
 
 
第11章 组织政治、公平与支持
 
 
 
组织政治认知(马超等,2006)
 
 
 
组织政治知觉(刘军等,2008)
 
 
 
组织政治知觉(高中华等,2014)
 
 
 
政治教导(刘军等,2010)
 
 
 
政治学习(刘军等,2010)
 
 
 
组织公平感(汪新艳,2009)
 
 
 
组织公平(何轩,2010)
 
 
 
组织公平(刘璞等,2008)
 
 
 
互动公平(Colquitt,2001)
 
 
 
组织支持(Eisenberger et al.,1986)
 
 
 
组织支持感知(刘智强等,2015)
 
 
 
组织支持获得(刘智强等,2015)
 
 
 
高层管理支持(李怡娜等,2013)
 
 
 
一线员工公平感(徐虹等,2018)
 
 
 
 
 
 
第12章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本专用性(Lepak et al.,2003)
 
 
 
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顾琴轩等,2009)
 
 
 
合作型人力资源管理(王红椿等,2015)
 
 
 
创新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张瑞娟等,2014)
 
 
 
内控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罗海滨等,2015)
 
 
 
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张一弛等,2008)
 
 
 
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乔坤等,2009)
 
 
 
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苏中兴,2010)
 
 
 
高绩效要求(Podsakoff et al.,1990)
 
 
 
高承诺工作系统(田立法,2015)
 
 
 
薪酬满意度(Heneman et al.,2000)
 
 
 
整体薪酬感知(杨菊兰等,2015)
 
 
 
绩效考核政治性(陈云云等,2008)
 
 
 
劳动关系氛围(崔勋等,2012)
 
 
 
组织社会化内容(赵国祥等,2007)
 
 
 
入职期望(李强等,2006)
 
 
 
指导关系(宋培林等,2008)
 
 
 
 
 
 
第13章 知识分享
 
 
 
活性知识(于米,2011)
 
 
 
员工知识共享动机(赵书松,2013)
 
 
 
知识共享意愿(Bock et al.,2002)
 
 
 
知识共享行为(王娟茹等,2014)
 
 
 
知识共享(Collins et al.,2006)
 
 
 
知识分享(王雁飞等,2012)
 
 
 
员工知识分享行为(杨玉浩等,2008)
 
 
 
隐性知识共享(Bock et al.,2005)
 
 
 
非正式知识分享(周飞等,2015)
 
 
 
知识整合(柯江林等,2007)
 
 
 
知识转移(Björkman et al.,2004)
 
 
 
信息分享数量(Weingart et al.,1990)
 
 
 
信息分享质量(韩玉兰等,2010)
 
 
 
 
 
 
第14章 组织学习
 
 
 
创业学习(Atuahene-Gima et al.,2007)
 
 
 
创业学习(陈文婷等,2010)
 
 
 
创业行动学习(谢雅萍等,2017)
 
 
 
失败学习(谢雅萍等,2017)
 
 
 
失败学习(Hirak et al.,2012)
 
 
 
失败学习行为(于晓宇等,2013)
 
 
 
应用性学习(Atuahene-Gima et al.,2007)
 
 
 
探索性学习(Atuahene-Gima et al.,2007)
 
 
 
吸收能力(Minbaeva et al.,2003)
 
 
 
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系统(陈国权,2008)
 
 
 
学习型组织(冯静颖等,2012)
 
 
 
组织记忆(王永贵等,2014)
 
 
 
组织学习(Sinkula et al.,1997)
 
 
 
组织学习(Yannopoulos et al.,2012)
 
 
 
组织学习(冯海龙,2010)
 
 
 
组织学习(谢洪明等,2006)
 
 
 
组织学习(邹国平等,2017)
 
 
 
组织学习能力(陈国权,2009)
 
 
 
组织学习倾向(Sinkula et al.,1997)
 
 
 
 
 
 
第15章 创新与创业
 
 
 
创新动机(Tierney et al.,1999)
 
 
 
大学生创业动机(高日光等,2009)
 
 
 
创业导向(胡望斌等,2012)
 
 
 
企业家导向(Covin et al.,1989)
 
 
 
工作创造力(Zhou et al.,2001)
 
 
 
创新行为(Scott et al.,1994)
 
 
 
员工创新行为(Janssen,2000)
 
 
 
员工创新行为(张振刚等,2016)
 
 
 
领导创新性工作表现(Zhou,2003)
 
 
 
管理创新(林春培等,2014)
 
 
 
知识团队创新(袁国方等,2015)
 
 
 
团队创新绩效(Prajogo et al.,2006)
 
 
 
团队创新(Welbourne et al.,1998)
 
 
 
创新(傅晓等,2012)
 
 
 
协同性技术创新(Subramaniam et al.,2005)
 
 
 
组织创新氛围(杨百寅等,2013)
 
 
 
组织创新气氛(郑建君等,2009)
 
 
 
组织创新(谢洪明等,2006)
 
  
组织创新(王雁飞等,2009)
+
第3章 第2步:检索文献
 +
3.1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人口差异
 +
3.2 定位研究的方法
 +
3.3 研究者对研究者渠道
 +
3.4 有质量控制的渠道
 +
3.5 辅助渠道
 +
3.6 搜索文献数据库
 +
3.7 确定文献检索的充分性
 +
3.8 文献检索中存在的问题
 +
3.9 文献检索对研究综合结果的影响
 +
练习题
  
创造力角色认同(Farmer et al.,2003)
+
第4章 第3步:收集研究中的信息
 +
4.1 纳入和排除标准
 +
4.2 开发编码指南
 +
4.3 编码指南所包含的信息
 +
4.4 选取和培训编码者
 +
4.5 从研究报告中获取数据的问题
 +
4.6 识别独立的比较组
 +
4.7 数据收集对研究综合结果的影响
 +
练习题
  
创新氛围(刘云等,2009)
+
第5章 第4步:评估研究的质量
 +
5.1 判断研究的质量
 +
5.2 研究方法的分类方式
 +
5.3 识别统计异常值
 +
练习题
  
创业能力(谢雅萍等,2017)
+
第6章 第5步:分析与整合研究结果
 +
6.1 一手研究和研究综合中的数据分析
 +
6.2 元分析
 +
6.3 元分析中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
6.4 元分析和研究结果中的差异
 +
6.5 唱票法
 +
6.6 测量关系强度
 +
6.7 合并效应值
 +
6.8 分析结果间的效应值方差
 +
6.9 元分析中的一些高级技术
 +
6.10 通过元分析累积结果
 +
练习题
  
创新资源(曹洪军等,2017)
+
第7章 第6步:解释证据
 +
7.1 缺失数据
 +
7.2 统计敏感性分析
 +
7.3 推广与细化
 +
7.4 研究衍生的证据与综合衍生的证据
 +
7.5 效应值的实质性解释
 +
7.6 对广大读者有意义的度量
 +
7.7 结论
 +
练习题
  
创造力(Farmer et al.,2003)
+
第8章 第7步:汇报结果
 +
8.1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报告写作
 +
8.2 元分析报告标准
 +
练习题
  
越轨创新(Criscuolo et al.,2014)
+
第9章 结论:对研究综合结论效度的威胁
 +
9.1 效度问题
 +
9.2 对研究综合和元分析的批评
 +
9.3 可行性和成本
 +
9.4 科学方法和不一致
 +
9.5 研究综合过程中的创造性
 +
9.6 结论
 +
参考文献</pre>

2020年6月28日 (日) 12:01的最新版本

基本信息

Metaanalysis5.png
书  名:《元分析》(第5版)

作  者:李超平

译  者:李超平、张昱城等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定  价:45元

京东购买:https://item.jd.com/12863982.html

当当购买:http://product.dangdang.com/28546321.html

本书特点

◆ 权威性:本书是国外元分析的权威图书,已经更新至第5版,是一本深受全球元分析学者推崇的著作。

◆ 实操性:本书实操性强,根据元分析的操作步骤安排章节,有助于读者快速学会元分析。

◆ 简洁性:本书仅有9章,每章力争用最小的篇幅对相关内容进行浓缩性介绍。

每章译者

第1章 引言:文献综述、研究综合与元分析
       张 龙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姜小晓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段佳利 新南威尔士大学商学院
第2章 第1步:形成问题
       张淑华 沈阳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所
       张春尧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徐艳君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第3章 第2步:检索文献
       谢宝国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胡 伟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第4章 第3步:收集研究中的信息
       骆南峰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甘罗娜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李 祯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5章 第4步:评估研究的质量
       张昱城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 蒙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 晶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6章 第5步:分析与整合研究结果
       李超平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胥 彦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佳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7章 第6步:解释证据
       卫旭华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杨 焕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张亮花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第8章 第7步:汇报结果
       赵新元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王甲乐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徐 颖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朱亦龙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向济庶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田梦玮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温婉柔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刘 健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黎 颖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黄 燃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第9章 结论:对研究综合结论效度的威胁
       段锦云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方俊燕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目录

第1章 引言:文献综述、研究综合与元分析
1.1 需要重视研究综合
1.2 本书的目标和前提
1.3 文献综述的定义
1.4 为什么我们需要基于科学原理的研究综合
1.5 研究综合和元分析简史
1.6 研究综合的步骤
1.7 研究综合的四个范例
练习题

第2章 第1步:形成问题
2.1 社会科学研究中变量的定义
2.2 研究综合中的多重操作
2.3 定义感兴趣的关系
2.4 判断研究的概念关联性
2.5 研究衍生的证据和综合衍生的证据
2.6 研究综合的价值争论
练习题

第3章 第2步:检索文献
3.1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人口差异
3.2 定位研究的方法
3.3 研究者对研究者渠道
3.4 有质量控制的渠道
3.5 辅助渠道
3.6 搜索文献数据库
3.7 确定文献检索的充分性
3.8 文献检索中存在的问题
3.9 文献检索对研究综合结果的影响
练习题

第4章 第3步:收集研究中的信息
4.1 纳入和排除标准
4.2 开发编码指南
4.3 编码指南所包含的信息
4.4 选取和培训编码者
4.5 从研究报告中获取数据的问题
4.6 识别独立的比较组
4.7 数据收集对研究综合结果的影响
练习题

第5章 第4步:评估研究的质量
5.1 判断研究的质量
5.2 研究方法的分类方式
5.3 识别统计异常值
练习题

第6章 第5步:分析与整合研究结果
6.1 一手研究和研究综合中的数据分析
6.2 元分析
6.3 元分析中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6.4 元分析和研究结果中的差异
6.5 唱票法
6.6 测量关系强度
6.7 合并效应值
6.8 分析结果间的效应值方差
6.9 元分析中的一些高级技术
6.10 通过元分析累积结果
练习题

第7章 第6步:解释证据
7.1 缺失数据
7.2 统计敏感性分析
7.3 推广与细化
7.4 研究衍生的证据与综合衍生的证据
7.5 效应值的实质性解释
7.6 对广大读者有意义的度量
7.7 结论
练习题

第8章 第7步:汇报结果
8.1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报告写作
8.2 元分析报告标准
练习题

第9章 结论:对研究综合结论效度的威胁
9.1 效度问题
9.2 对研究综合和元分析的批评
9.3 可行性和成本
9.4 科学方法和不一致
9.5 研究综合过程中的创造性
9.6 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