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60个理论》”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OBHRM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图书基本信息== <pre>书名: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60个理论 主编:李超平 徐世勇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3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
==系列图书==
 +
* [[《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
 +
* [[《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60个理论》]]
 +
* [[《管理与组织研究必备的理论书》]]
 +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基本信息==
<pre>书名: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60个理论
+
[[文件:MOT60.jpg | right]]书名: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60个理论
 +
 
 
主编:李超平  徐世勇
 
主编:李超平  徐世勇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2月</pre>
 
  
==主要作者简介(按姓氏拼音排序)==
+
出版时间:2019年3月
<pre>
+
 
蔡地,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领导力与团队管理、家族企业与创新创业等。
+
定价:78元
 +
 
 +
<b><font color="red">《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60个理论》获首届(2022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优秀著作奖一等奖(著作类最高奖)</font></b>
 +
 
 +
《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60个理论》是第一本由国内学者编写的、系统介绍管理研究中常用理论的著作。116名管理学者通力合作,对管理研究中常用的60个理论进行了全面介绍。总体来说,该书具有全面性、学术性和实用性三个显著特点。第一,在《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包括的理论外,涵盖管理与组织领域的重要理论。第二,对于每个理论的介绍都包括了理论核心内容、对理论的批判与评价、主要测量量表、经典文献、对管理者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第三,该书尽管是一本学术著作,但作者对于每个理论在组织实践中的应用均做了具体分析,因此对于实践者也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该书一方面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了管理与组织研究主流理论的学术著作,另一方面也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能同时满足各层次管理者的阅读需求。
  
程龙,国家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人才评价、调节定向理论在工作重塑中的应用等。
 
  
段锦云,苏州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建言行为、建议采纳和提出、权力、创新和创业等。
+
本书适用于管理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各类组织的管理者等。博士、硕士研究生可以通过本书快速了解管理研究中常用的理论有哪些,以及每一个理论的关键内容;教师和研究人员可以在研究与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本书快速检索到相关理论及其核心内容,为教学与科研提供支持;管理者可以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掌握常用的理论及其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冯彩玲,鲁东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领导力、组织变革等。
+
==购书链接==
 +
*京东:https://item.jd.com/12570626.html
  
付永刚,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组织变革、领导行为、激励机制。
+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7850622.html
  
高素英,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人力资本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
*北大出版社微店: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711844162
  
高宇,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创新管理、制度理论等。
+
==本书特点==
 +
1、理论覆盖齐全。本书涵括了管理与组织研究中最常用的<b><font color="blue">60个理论</font></b>,是对《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的丰富与补充。两本书加起来总共介绍了<b><font color="blue">100个理论</font></b>,基本能满足管理与组织研究学者的需要。
  
高中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组织政治、知识分享。
+
2、凝聚中国管理与组织研究社区的共同心力。由来自知名高校的<b><font color="blue">116名作者</font></b>协作完成。其中,<b><font color="blue">38名正教授</font></b>参与了本书的撰写。
  
郭晓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领导、上下级关系、角色外组织行为等。
+
3、<b><font color="blue">学术大家倾力指导打造</font></b>。众多知名专家在理论选取阶段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徐淑英教授为本书撰写了题为“学习管理理论的建议”的序言,以帮助读者掌握使用本书的诀窍。
  
韩平,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人际信任、创业投资关系、领导力与组织行为、工作压力。
+
4、<b><font color="blue">介绍系统全面</font></b>。对所收录的每一个理论都从发展历程、核心内容、评价、关键测量量表、经典文献与对实践管理者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
  
韩雪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组织变革与创新,组织情绪与人际情感。
+
5、<b><font color="blue">查阅简洁方便</font></b>。词典式的呈现方式可让学者们快速了解常用的理论有哪些,以及每一个理论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文献等。
  
贾建锋,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强度、高管胜任特征、追随力、主动性工作行为等。
+
6、<b><font color="blue">力争贴近实践</font></b>。本书分别阐述了60个理论对管理者的启示,实践者可以通过本书快速了解管理研究理论的精华。
  
贾良定,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企业专业化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
==主要作者简介(按章节顺序排序)==
 +
<pre>
 +
1.情感事件理论             施俊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管理学院
  
江新会,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组织行为学、职业使命感、健康人力资源管理等。
+
2.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  谢宝国,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蒋建武,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安排等。
+
3.协同演化理论             刘平青,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
                    赵莉,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井润田,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组织变革、领导行为、本土管理理论。
+
4.认知评价理论             李永鑫,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王胜男,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雷辉,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投资决策与绩效优化、战略管理与组织优化、企业理财与资本运营。
+
5.认知失调理论             穆桂斌,河北大学心理学系
 +
                    杨志刚,河北大学心理学系
  
李爱梅,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行为决策和管理心理学。
+
6.道德补偿理论             徐世勇,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
                    张柏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李超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企业与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人才选拔与评价、领导理论与领导力提升、领导干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
+
7.组织复杂性理论     冯彩玲,鲁东大学商学院
  
李卫宁,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CEO特征与企业战略、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家族企业传承等。
+
8.组织构型理论             井润田,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孙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燕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创业领导力、创新创业人才开发。
+
9.资源保存理论             马红宇,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唐汉瑛,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张南,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史燕伟,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张晶,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李永鑫,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管理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等。
+
10.解释水平理论             王海珍,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厉杰,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创业、事件系统理论。
+
11.权变理论             颜爱民,中南大学商学院
 +
                    郭好,中南大学商学院
  
刘冰,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
+
12.竞合理论             牛雄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
                    张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刘得格,管理学博士,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领导理论与实践、社会比较、妒忌和被妒忌、商业模式。
+
13.决策双系统理论     严进,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刘东,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施勒商学院(终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创造力、事件系统理论等。
+
14.自我损耗理论             李爱梅,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
 +
                    肖晨洁,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刘平青,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关系与管理沟通、自我成长等。
+
15.情绪传染理论             孟慧,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
                    郝垒垒,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刘玉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工作和家庭的冲突与平衡、员工自杀及心理健康、反生产行为、工作压力、人力资源管理。
+
16.情绪即社会信息理论      张莉,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
                    张振铎,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刘智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组织中的地位竞争、领导力与领导-成员交换、突破性创新、管理中的伦理议题。
+
17.伦理型领导理论     郑晓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
 +
                    倪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
  
马红宇,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工作生活平衡与压力管理、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才测评与管理、领导力与组织文化、网络行为与心理健康。
+
18.事件系统理论             于晓宇,上海大学战略研究院、管理学院
 +
                    刘东,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施勒商学院
 +
                    厉杰,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孟慧,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工作场所中的人际心理与行为、心理弹性和睡眠健康、人事选拔和领导行为。
+
19.公平启发理论             朱金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苗仁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心理与行为、核心人才领导力、团队创造力、员工建言及幸福感。
+
20.情感信息理论             张剑,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
 +
                    张莹,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
  
穆桂斌,河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
21.目标定向理论             章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
                    仝嫦哲,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牛雄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企业管理、变革及国际环境下的组织行为等。
+
22.内隐领导理论             叶龙,北京交通大学关键岗位人员职业适应性研究中心
 +
                    王文姣,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王蕊,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
  
潘静洲,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团队互动与领导力、企业家精神、人才发展与组织管理、创新与创造力。
+
23.互动仪式链理论     韩雪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汤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张静,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施俊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组织行为学,包括情绪劳动、职业压力、职业枯竭、领导力及职业兴趣等。
+
24.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王永丽,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谭玲,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孙利虎,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个体行为、组织行为、社会惰化与高绩效工作实践。
+
25.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韩平,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
                    冯星宇,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谭玲,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积极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职场幽默等。
+
26.松散耦合理论             蒋建武,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唐汉瑛,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工作-生活平衡、工作恢复、领导力、胜任特征建模与应用。
+
27.中等阶层一致性理论     蔡地,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
                    高宇,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王国锋,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冲突管理、自我牺牲型领导、跨文化外派、员工间关系及其影响。
+
28.少数派影响理论     潘静洲,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
                    钟锐,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
  
王海珍,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领导行为、正念、女性员工职业发展。
+
29.道德许可理论             高中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麻芳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苑康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王宏蕾,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领导行为与领导力提升等。
+
30.归属需求理论             江新会,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
                    王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永丽,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工作家庭平衡、幸福心理学、职场精神境界。
+
31.新制度理论             贾良定,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
                    尤树洋,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王震,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副教授。研究领域:道德和服务导向的领导力和人力资源管理。
+
32.组织学习理论            张昱城,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李晶,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曹杰,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谢宝国,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职业行为与组织管理。
+
33.个人-环境匹配理论        于桂兰,吉林大学商学院
 +
                    梁潇杰,吉林大学商学院
 +
                    付博,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徐世勇,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开发与评价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领导力与员工绩效行为、员工招募与选拔、职业心理健康、管理理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
34.种群生态理论             王国锋,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许龙,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企业师徒关系、员工建言行为、员工幸福感、人力资源管理等。
+
35.调节定向理论             于海波,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戴一鸣,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程龙, 国家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
  
严进,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组织行为学、行为决策、伦理决策、社会规范。
+
36.相对剥夺理论             赵晨,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颜爱民,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等。
+
37.资源配置理论             雷辉,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杨付,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领导行为、职业发展、主动行为、团队有效性。
+
38.资源依赖理论             刘冰,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
                    齐蕾,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杨杰,江西财经大学创新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知识管理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与人才政策设计、榜样、领导理论与评价。
+
39.角色调和理论             赵新元,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杨志刚,河北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基础心理学。
+
40.自我分类理论             袁庆宏,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
                    牛琬婕,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叶龙,北京交通大学关键岗位人员职业适应性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管理咨询、安全科学与管理。
+
41.自我控制理论             李燕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洪江鹏,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尤树洋,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制度创业、制度逻辑、集群创新研究。
+
42.自我验证理论             孙利虎,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于桂兰,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组织行为学。
+
43.服务型领导理论     李超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毛凯贤,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管理系
  
于海波,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
44.信号理论             朱飞,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
                    刘静,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于晓宇,上海大学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创业、创新、战略。
+
45.社会传染理论             闫佳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贾建锋,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袁庆宏,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人力资源开发、职业能力养成与职业生涯管理、知识员工创新行为、集体离职过程等。
+
46.社会契约理论             刘智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
                    严荣笑,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张剑,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场所中的情绪与动机、企业员工的创造性、消费者行为等。
+
47.社会支配倾向理论        郭晓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吴婷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张莉,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组织心理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
+
48.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杨付,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王婷,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张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领导力、团队动力、矛盾管理、跨文化管理。
+
49.社会相互互赖理论     刘得格,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张亚,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张昱城,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辱虐管理、家庭友好型人力资源实践、管理学大数据、多层次分析模型、元分析方法等。
+
50.社会学习理论             王震,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
                    朱曦济,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张正堂,南京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薪酬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
51.社会表征理论            王宏蕾,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章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组织行为学、领导力、企业文化、动机与人格等。
+
52.现代管家理论             苗仁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
                    曹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赵晨,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组织政治、组织学习。
+
53.战略选择理论            李卫宁,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赵新元,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工作家庭关系、雇佣关系、职业生涯管理等。
+
54.结构适应理论             许龙,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刘宏波,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高素英,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郑晓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领导力、创造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
55.竞赛理论             赵李晶,南京大学商学院
 +
                    张正堂,南京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朱飞,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雇佣关系、雇主品牌。
+
56.特质激发理论             刘玉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
                    朱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朱金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包容型领导、领导双元性、亲社会违规行为、反生产力行为、阴阳观。
+
57.变革型领导理论     付永刚,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
                    刘启,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朱曦济,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残障人力资源开发、社会污名和身份认同管理、工作场所的情绪、管理研究方法。
+
58.不确定管理理论          段锦云,苏州大学心理学系
 +
 
 +
59.不确定性-认同理论     杨杰,江西财经大学创新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
 
 +
60.高层梯队理论             张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
                    章莹,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pre>
 
</pre>
 +
 +
==相关图书==
 +
* [[《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
 +
* [[《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60个理论》]]
 +
* [[《管理与组织研究必备的理论书》]]

2022年12月17日 (六) 22:35的最新版本

系列图书

图书基本信息

MOT60.jpg
书名: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60个理论

主编:李超平 徐世勇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3月

定价:78元

《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60个理论》获首届(2022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优秀著作奖一等奖(著作类最高奖)

《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60个理论》是第一本由国内学者编写的、系统介绍管理研究中常用理论的著作。116名管理学者通力合作,对管理研究中常用的60个理论进行了全面介绍。总体来说,该书具有全面性、学术性和实用性三个显著特点。第一,在《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包括的理论外,涵盖管理与组织领域的重要理论。第二,对于每个理论的介绍都包括了理论核心内容、对理论的批判与评价、主要测量量表、经典文献、对管理者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第三,该书尽管是一本学术著作,但作者对于每个理论在组织实践中的应用均做了具体分析,因此对于实践者也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该书一方面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了管理与组织研究主流理论的学术著作,另一方面也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能同时满足各层次管理者的阅读需求。


本书适用于管理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各类组织的管理者等。博士、硕士研究生可以通过本书快速了解管理研究中常用的理论有哪些,以及每一个理论的关键内容;教师和研究人员可以在研究与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本书快速检索到相关理论及其核心内容,为教学与科研提供支持;管理者可以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掌握常用的理论及其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购书链接

本书特点

1、理论覆盖齐全。本书涵括了管理与组织研究中最常用的60个理论,是对《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的丰富与补充。两本书加起来总共介绍了100个理论,基本能满足管理与组织研究学者的需要。

2、凝聚中国管理与组织研究社区的共同心力。由来自知名高校的116名作者协作完成。其中,38名正教授参与了本书的撰写。

3、学术大家倾力指导打造。众多知名专家在理论选取阶段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徐淑英教授为本书撰写了题为“学习管理理论的建议”的序言,以帮助读者掌握使用本书的诀窍。

4、介绍系统全面。对所收录的每一个理论都从发展历程、核心内容、评价、关键测量量表、经典文献与对实践管理者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

5、查阅简洁方便。词典式的呈现方式可让学者们快速了解常用的理论有哪些,以及每一个理论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文献等。

6、力争贴近实践。本书分别阐述了60个理论对管理者的启示,实践者可以通过本书快速了解管理研究理论的精华。

主要作者简介(按章节顺序排序)

1.情感事件理论	            施俊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管理学院

2.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   谢宝国,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3.协同演化理论	            刘平青,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赵莉,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4.认知评价理论	            李永鑫,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王胜男,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5.认知失调理论	            穆桂斌,河北大学心理学系
	                    杨志刚,河北大学心理学系

6.道德补偿理论	            徐世勇,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张柏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7.组织复杂性理论	    冯彩玲,鲁东大学商学院

8.组织构型理论	            井润田,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孙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9.资源保存理论	            马红宇,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唐汉瑛,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张南,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史燕伟,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张晶,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10.解释水平理论	            王海珍,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11.权变理论	            颜爱民,中南大学商学院
	                    郭好,中南大学商学院

12.竞合理论	            牛雄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张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13.决策双系统理论	    严进,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14.自我损耗理论	            李爱梅,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
	                    肖晨洁,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15.情绪传染理论	            孟慧,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郝垒垒,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16.情绪即社会信息理论       张莉,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张振铎,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17.伦理型领导理论	    郑晓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
	                    倪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

18.事件系统理论	            于晓宇,上海大学战略研究院、管理学院
	                    刘东,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施勒商学院
	                    厉杰,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19.公平启发理论	            朱金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20.情感信息理论	            张剑,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
	                    张莹,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

21.目标定向理论	            章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仝嫦哲,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22.内隐领导理论	            叶龙,北京交通大学关键岗位人员职业适应性研究中心
	                    王文姣,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蕊,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

23.互动仪式链理论	    韩雪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汤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张静,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4.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王永丽,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谭玲,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5.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韩平,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冯星宇,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26.松散耦合理论	            蒋建武,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27.中等阶层一致性理论	    蔡地,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高宇,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28.少数派影响理论	    潘静洲,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钟锐,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

29.道德许可理论	            高中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麻芳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苑康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30.归属需求理论	            江新会,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王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1.新制度理论	            贾良定,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尤树洋,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32.组织学习理论             张昱城,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晶,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曹杰,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3.个人-环境匹配理论        于桂兰,吉林大学商学院
	                    梁潇杰,吉林大学商学院
	                    付博,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34.种群生态理论	            王国锋,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5.调节定向理论	            于海波,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戴一鸣,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程龙, 国家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

36.相对剥夺理论	            赵晨,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7.资源配置理论	            雷辉,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38.资源依赖理论	            刘冰,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齐蕾,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39.角色调和理论	            赵新元,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40.自我分类理论	            袁庆宏,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牛琬婕,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41.自我控制理论	            李燕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洪江鹏,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42.自我验证理论	            孙利虎,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43.服务型领导理论	    李超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毛凯贤,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管理系

44.信号理论	            朱飞,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静,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45.社会传染理论	            闫佳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贾建锋,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46.社会契约理论	            刘智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严荣笑,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47.社会支配倾向理论         郭晓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吴婷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48.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杨付,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王婷,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49.社会相互互赖理论	    刘得格,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张亚,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50.社会学习理论	            王震,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朱曦济,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51.社会表征理论             王宏蕾,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52.现代管家理论	            苗仁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曹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53.战略选择理论             李卫宁,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54.结构适应理论	            许龙,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刘宏波,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高素英,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55.竞赛理论	            赵李晶,南京大学商学院
	                    张正堂,南京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56.特质激发理论	            刘玉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朱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57.变革型领导理论	    付永刚,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刘启,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58.不确定管理理论           段锦云,苏州大学心理学系

59.不确定性-认同理论	    杨杰,江西财经大学创新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60.高层梯队理论	            张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章莹,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相关图书